|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动态 » 行业新闻 » 地方新闻 » 正文

余姚在全国率先实行政企合作创新机制走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5  来源:余姚新闻网   作者:沈华坤  浏览次数:626

这段时间,余姚市各地正在抓紧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以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余姚市在全国率先实行政企合作,创新体制机制,走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子。

根据余姚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到2016年年底,全市要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全覆盖,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时间紧、任务重,同时,随着项目的全面推开,建设资金缺乏、施工力量薄弱、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相继出现,为项目的深入推进增加了难度。为此,余姚市于2014年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引入“PPP”模式,与北京首创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在姚成立项目公司,项目拟总投资13.2亿元。

此次合作涉及全市范围农村生活污水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其中,对污水处理厂(站)和终端处理设施采取“建设—运营—移交(BOT)模式”,对污水收集管网采取“建设—移交—委托运营(BTO)模式”,余姚市授予首创余姚项目公司30年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特许经营权和收集管网委托运营管理权。这是全国首个以县级市为整体打包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确保了建设有资金、施工有队伍、管理有机构、监督有主体,开创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模式。项目建成后,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规模将达到8.6万吨/日。

PPP项目签约后,余姚市又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和多部门联动机制,并建立了依靠群众的动力机制。同时,余姚市严把质量关,着力打造放心工程,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相关标准、项目设计、工程招标和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等进行市级层面的“五统一”,特别是原材料采购方面,从源头把控质量,扎实推进治理工作;实行设计方案“模拟落地”,通过召开设计评审现场会,邀请专家、镇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现场标注管线走向、终端位置、窨井设置等,以设计方案实地展现的形式,更好地接受专家把关和群众评判,确保设计方案更接地气;严把工程质量关,一方面由首创余姚项目公司工程部技术专家包片对在建工程进行现场督查管理,另一方面,在每个乡镇(街道)配备1-3名专业技术人员,并聘请1-2名具有一定施工经验和强烈责任心的“民间监理”,强化全过程质量监管;同时,在市级层面由农治办牵头,组织住建、城投、排水公司等单位专业人员对全市污水治理村实行“飞行检查”,确保各项工程保质保量完成。

余姚市还规范程序,切实完善项目长效管理。PPP项目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均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实行统一招标。同时,考虑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重、时间紧的现状,余姚市在项目评审、招标等方面开放“绿色通道”,提高污水治理项目前期准备效率。同时,余姚市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并以事前培训、现场实践培训、结对帮扶培训等方式,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镇、村两级工程监管人员业务培训,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告知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据了解,两年多来,余姚市共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新建村158个,投入资金8.5亿元,受益农户8.1万户,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余姚市积极探索治理模式,创新工作机制,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做法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省和宁波市的肯定。去年,余姚市被国家住建部确定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国示范县,同时被评为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优胜县(市)。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