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诉讼应有“弱者视角”
日期:2016-04-13 22:05
存在周期较长的特点。且本案的各原告均系未成年人,正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铅作为一种多亲和性的毒物,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智力成长都会造成损害。这无疑就形成一种司法解释与现实上的隔膜,从即时性的结果来看,原告的确没有严重后果,但谁来对潜在的伤害负责?
可资对比的是,专家介绍称,在美国的血铅超标案例中,对受害者的评估细致到学习、就业、生活质量乃至婚姻等各个方面。这显然是一种更为利于环境受害者权利得到尊重的制度安排。此外,在日本,如果某个地区有集中发病的现象,医学专家的调查结果是法庭审判的重要依据。但目
3/9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返回 |  刷新 |  WAP首页 |  网页版  | 登录
07/06 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