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伪PPP”项目的形式面纱 推动PPP模式健康发展
日期:2016-05-09 20:46
府对PPP模式认识不到位,更多的是将其简单视为一种融资工具,在操作过程中经常做出脱离实际的承诺。而且,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权责不完全匹配,并未形成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合作机制。一是政府承担风险过大。相当多的PPP项目通过政府承诺保底等方式,提前锁定财政购买PPP服务的形式和价格,实际是由政府单方面承担风险,社会投资人近乎零风险,无法实现风险共担。二是政府和纳税人难以享受到项目收益。潜在的收益分配方案偏向社会投资人,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最终由社会投资人独享利益。
伪PPP成最大隐忧,变相融资扩大地方债风险。
3/21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返回 |  刷新 |  WAP首页 |  网页版  | 登录
07/05 11:06